法律热线:
文章详细

习水河流域老屋石刻 传承百年家风

  历经百年沧桑的老宅

  习水河源植被葱茏

  阴阳石刻彰显百年家风

  在1300多米的乌梢丘,一座连绵十余里的大山,挺拔于黔渝交界的丘陵地带,“俯瞰四面山”。

  70年前,母明海跟着当干部的父亲从毗邻的重庆市綦江县的老家,搬到了乌梢丘山区北坡的半山腰。早在十多年前,母明海的爷爷从一户张姓人家手里,买下半座老屋,在这里置下房产。

  这座房子,被称作“九龙庄”,是一个修得讲究的四合院,背靠蜿蜒山脊,前临冲沟,两侧淙淙溪流在脚下的小坝子里汇聚,向着山外奔去。

  两溪汇合处,立有一块大理石碑,碑上书写着“习水河源”几个烫金大字。周围野蛮生长着红山茶、红豆杉、猕猴桃、竹子、小叶楠、杈树等。“这是插根棍子就能长成树的地方。”当地村民老罗说,这里雨水充沛、空气湿润、气候温凉、光照充足,很有利于植物生长。

  习水河,赤水河右岸的一级支流,全长156公里,流经习水县、赤水市后,在四川省合江县汇入赤水河,随后再注入长江。

  卖了一半房屋给母家的张姓人家,是个大户,有些文化。建房时,张家在正屋廊道上用鲜红的丹霞石立了两根六方形的柱子,并分别在正面、内侧面用阳刻和阴刻的方式,各雕了一副对联。正面阳刻的对联是:人意合峕天意合,福星高处寿星高。内侧面阴刻对联为:简纸有书皆晋汉,锦囊无句不秦唐。

  “汉晋”、“秦唐”,或只是百年前建房时引用的词汇,表达对中国传统道德的赞颂。但巧合的是,发源于此的习水河,两岸两汉、汉晋时期遗迹颇多。最近的汉代遗迹——桂园村七子孔汉代崖墓群,直线距离不足5公里。

  母明海说,他没有读过书,不知道这两副对联的意思。不过,这些年,常有专家来考察、拍照,对这副对联兴趣颇浓。

  习水河流域文化遗产调查队的黄诚老师,同样对这座老宅、老宅的对联兴趣浓厚。他解释说,阴阳石刻本身就寓意着阴阳和合,这也是中国本土文化精神。在这里,阴阳石刻对联,房屋的建造者或是通过这种石刻手法,来表达阴阳生万物、生生之意。

  具体到对联,阳刻上联是提醒人们要讲究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下联是对家庭和睦、安康、生生不息的期盼。而阴刻之联则是说要多读书、明事理、注重道德修养。

  黄诚老师来自贵州大学,是中国文化书院教授、文化遗产博士后。“两副对联,是房屋最早建造者的多年处世心得,也是修身齐家、追求福寿和知书达理、诗书传家的家风、家训、家规,教育后人于内要家庭和睦、修道德,于外则顺应环境和时局,并准确把握。”他说,这也是对中国传统家文化的高度涵括。

  现在,居住在九龙庄这处院落里的,共有张、母、梅、李、帅等姓。其中,李、帅两姓,是外面嫁进来的媳妇。当年的张姓人家,虽还留有三间房,但老少早已迁出大山,另谋事业。

  因为水源保护需要,母明海等人也已列入搬迁名单,即将告别这座百年老宅,到山外开始新的生活。五公里外的寨坝镇,因地邻关系和文化的交融,以及生态优势,正在成为重庆人的休闲小镇。  记者黄黔华